世界今热点:为什么说这代vivo S系列“性别”标签不明显了

时间:2023-02-06 19:57:23     来源:品玩

在前段时间评测vivo S15和vivo S15 Pro两款手机横评文章中,我所观察到的vivo S系列是这样的:


(资料图片)

“不难在线下手机实体店看到,挑选vivo S系女性用户占有很高比例,其出色且稳定的设计风格;主打自拍的卖点对‘销售密码’拿捏得精准到位。”

图源:源于网络

另外在开篇,我抛入了一个在评测全文中没有给出明显答案的“暗线”论题:

vivo S系列是否只局限于女性用户群体?

要正面回答这样敏感且标签化的问题,风险并不小,回答好了,能够为品牌起到正向推进作用,回答不好,不仅容易被贴标签,还容易面对当下政治正确为导向环境下读者的口诛笔伐,更可能一不小心分析错位把对S系列的分析带进坑里。

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不管vivo S系列经历的几个阶段,不明面上讨论这条“暗线”,大众对于vivo S系列的定位也心知肚明,前期S系列的女性向特征太明显了。

从vivo S1到S6的第一阶段,vivo一直在来回折腾外观,vivo S1通过升降镜头解决了前置挖孔的“短板”,并通过鲜亮的外壳色彩、大胆的前后曲面设计来规避机身厚度,虽说这种对手机较为极端的处理方式在当时来看,难免有面子工程的嫌疑,但确实通过一定的外观优势吸引到了不少颜值党,而这也以女性用户居多,这时代的S系列的“性别”标签就隐约有所体现。

图源:品玩LU摄

而从vivo S7到S12系列开始,是vivo S系列标签最明显的阶段,不难发现,除了在外观方面依旧延续了光鲜亮丽的色彩风格以及能营造出后壳“流动感”光影效果的涂层纹理技术外,也不忘在寸土寸金的前面板中塞下补光灯,像素也是肉眼可见的增加,从S7的4400万像素加800广角双前置镜头到S12系列后置1亿像素镜头,加之更多的美颜技术宣传。

让这个阶段中的“女性自拍手机”标签尤为亮眼,这就像绘画表现手法中,使用靛蓝色水粉笔在上色前做描边分区填色准备,本以为标签会直接变为品牌烙印深深刻在DNA中。可谁知从S15系列开始,到今天和大家聊的具有代表性的vivo S16 Pro,是vivo S系列的最新阶段。开始走拍摄“差异风格”。

从vivo S15开始S系列出现了不同的外观风格,比如vivo S15采用了直屏设计,整体外观也更为方正。vivo S15 Pro虽然承接了之前纤细轻薄手感,在色彩选择上,能够明显感受到没有之前超大杯色彩张扬了,变得相对“内敛”了许多;而在影像方面更是有大刀阔斧的变化:少了S12系双摄和柔光灯带来的标志性配置;背面镜头也从之前就在行业内少见的“一亿像素”缩减到了主流的5000万像素。

vivo S15 Pro色彩已经不再过分艳丽 这个好评 图源:品玩lzh摄

看似是“削减”,实则是整个方向变化。

vivo S15系列重点要营造出电影感,这是一种在保证人像肤色正常基础上,对周围环境光线有一定克制表现,并营造出一种舒适的观感,不必大红大绿,也不必清幽寡淡,只要观感舒服并兼具一些“高级”感就能营造出一种氛围。

在我看来这其实vivo就在为“第三阶段”更为成熟的标志做准备,这个更为成熟的标签就是要摆脱“性别定势”。

vivo S16系列就是S产品线中摆脱性别标签枷锁的产品。

图源:品玩lzh摄

当我把手里这款vivo S16 Pro给身边男女同事把玩时,很多同事都表示并不相信这是S系列产品。更有同事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他感觉S系列终于不“娘”了,而是有一种以柔克刚的柔美感,这并不具有性别定向性。

vivo其实用了一套非常巧妙的方法,来表达这种“去性别化”的柔美感,这种方式在我看来更像是使用了“解构”方式。

这在时尚圈可是如雷贯耳的词汇,解构的意思是分解结构再进行创新和重组。它的核心思想是反传统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构作为一种设计风格,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掀起了一股风潮。这种看似盲从实则有章法的理念正引领者设计、时尚领域变革,并帮助许多作品构建出了独特的解构主义风格美学。

马丁马吉拉 2020 大秀 图源:网络

就比如我非常喜欢的具有“解构大师”之称的比利时设计大师马丁·马吉拉(Maison Martin Margiela),他就非常擅长使用特殊材料、看起来毫无关联的材质来运用在服装上,并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利用“解构”思路来制作的产品最能去掉“性别”标签,从而带来新的思路。

比如在S16系列上,这次就利用玉质玻璃并辅以14层纳米镀膜提亮,来达到“玉”的观感,并通过微米级精细笔触实现首创烟青玉纹。从官方描述来看,主要是通过对玻璃加工以及涂层,并辅以高精细度,来最终形成具有“中性”美感的后壳。此外还有一点也非常有意思,设计师利用光致变色与S16 Pro的颜如玉配色相结合,这样既有羊脂玉的洁白,又有青山玉的深邃,这也要比什么炫光彩带更为柔和。

用雌雄难辨形容后壳变换最为贴切。

而另外一处在我看来较为隐蔽的“解构”设计,主要体现在影像部分,虽然这次镜头硬件素质并没有和S15系列拉开差距,在后置镜头方面依旧为索尼定制IMX766V 5000万像素大底主摄,但对于S定位来讲,已经有足够的影像硬实力,对于优化来讲,也是vivo信手拈来的,不难从后置镜头样张中看出,整体照片风格延续了vivo一贯的艳丽风格,通透自然。

图源:品玩lzh摄

前置也同样搭载了5000万高像素自动对焦镜头,这和上代保持一致,唯一不同的是,曾在vivo S12上作为自拍标识的前置双闪光灯回归了。

如果说vivo在S15系列中实现电影质感主要是通过镜头和计算摄影共同完成,那么这次加入的前后柔光系统,则能实现更出色的电影质感。

图源:品玩lzh摄

这也是相对上代影像提升最大的部分。说到“电影质感”,人像主体突出,景深得当,同时主体光和背景光有较为明显的界限这是我首先想到的场面,算是经典镜头语言之一,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突出表现人物细微动作,要实现这样的画面感,除了需要大光圈镜头带来的景深外,现场光线同样重要,比如一些好莱坞在拍摄室内场景时,往往需要布置除了侧面光外的顶光,还有能够突出人像的后置轮廓光。

这是一张我非常喜欢的,具有“电影质感”的影片截图 图源:网络

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讲,拍摄设备并不是难题,目前RED和大疆电影机都能拍出媲美定制专业机的画面,而真正具有挑战的是“补光设备”,目前好一些的摄影灯单只造价就过万,即使财力雄厚的玩家购买了全套保富图,如何布置如何摆位都是一门学问,这丝毫不亚于音箱摆位。

按照布光强弱可以分为“软光”和“硬光”,如何想实现有质感的画面,通常来讲是打“软光”,简而言之,就是让光线变得更为柔和,从而让光线均匀“铺散”在被照射物体上,增强人像或者产品质感。

为什么我觉得vivo S16 Pro更突出“柔”的特性呢?其中很大一部分特征就来自S系列特有的前后柔光灯。这不是vivo第一次使用双前置补光灯,只不过再次出现在vivo 16系列并实现的效果要更为激进。

前置自拍效果 图源:品玩lzh摄

vivo S16 Pro是以屏幕的四个曲面将光路引导到外界,并以细密的菲涅尔纹将光线柔化,在经历了数百版仿真光路的模拟下造就了全新的“微缝补光2.0”。同时在暗光环境下,可以提供高达6000K色温的白皙光线反映到人脸上,从而实现紧致感。

对于这样细思缜密的前置闪光灯而言,一方面是通过类似补面光的方式来提升主题和背景的分离度,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增强面部质感,并弥机内软件“美颜”带来的过重修图痕迹,让整个人像更为自然。

后置镜头效果 图源:品玩lzh摄

除了正面双前置柔光灯回归外,vivo对后置闪光灯也来了一次革新,通过把点光源变为面光源、虚化颗粒、反射膜,让整体的光照更加均匀,有点类似于布光场景中的“软光”,当然实现后其实距离大众“易用”还有一段距离,比如如何根据拍摄位置确定光线摆位和光线强度。

如果按照以往拍摄经验来讲,除了挨个试外,别无他法,而使用手机拍摄场景多数只需要几秒,根据被拍摄人像或者主体来用几分钟测光线距离自然不现实,vivo S16 Pro就能自动检测出外界的光线强度,自行AI动态控制亮灯数量,之后再匹配人像所需的补光距离和范围,当然令我印象深刻的拍摄模式是微光人像风格,双面柔光为人像面部细腻打光,不管是什么场景,都可以轻松解决人像较暗,细节模糊不清,受光不均匀导致“阴阳脸”等问题。

而对于我这样的摄影玩家来讲,后置柔光灯作用就不仅仅局限于人像,而是能够拍摄出更有光影张力的人文风格,加之不用担心光线强度和距离,反而更易于创作。

图源:品玩lzh摄

图源:品玩lzh摄

图源:品玩lzh摄

图源:品玩lzh摄

在把玩拍摄过程中,我发现vivo S16 Pro在系统流畅度方面要比S15系列有明显提升,最直观的感受是跟手性,一方是系统底层通过“不公平调度”来提升响应速度,并配合高屏幕采样率达到,而另一更为重要的在于,系统硬件性能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前不久,安兔兔官方公布了2023年1月份安免免Android次旗舰手机性能排行榜,搭载天玑8200的vivo S16 Pro上榜。虽说vivo S16 Pro性能还不能和自家顶级X系列旗舰相提并论,但应对目前主流手游、更为繁冗的应用还是绰绰有余,毕竟90万跑分在目前来看还是可以达到去年第一梯队旗舰处理器水平。

图源:网络

回到标题,如果vivo已经通过这代让其“性别”标签不明显了,那么未来vivo又将会何去何从?

前段时间vivo高级副总裁首席营销官倪旭东就表示,vivo未来要从消费者自身需求出发,这是以用户为导向,而在产品端,从公司出发,则会在自己擅长的长赛道上持续跟进投入。

“vivo要从消费者的洞察以及技术认知这两个维度去做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对产品的理解,这就是品牌的差异化。”

通过三年收获3000万高质量年轻用户的vivo,其实对于其自身产品已经有足够自信和定力,并能够按照市场规律去研发打磨新产品,未来要做的除了要理解用户需求外,还需要深入观察“Z时代”用户新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稳健的产品壁垒。

vivo已经不再提S系列是否为“女性向”手机,如果贴上“性别”标签,这往往会制约未来发展走向。而就目前而言,摆在vivo S系列目前最为“棘手”的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是Z时代需求本身就变化莫测,vivo如何通过S系列引领这代用户,反而成了一道思考题。

标签: 为什么说这代vivo S系列性别标签不明显了 vivo

最新文章推荐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