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天下!文艺评论|生命的托举——话剧《生命状》简评

时间:2023-06-24 19:11:40     来源:商丘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生命的托举——话剧《生命状》简评

□刘夏阳

“义务救援,不收钱物,出现意外,后果自负。”这是加入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需要签署的生命状,简单的16个字,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话剧《生命状》是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黄伟和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为原型改编,通过现实与回忆来回切换的表现方式,徐徐展开一个平凡人做不平凡事的成长心路历程,展现了始终坚守承诺,乐于奉献的商丘好人形象。


(资料图片)

主旨上深植血脉,凝聚商丘精神。

商丘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千百年来,人文精神和美好德行深深融入商丘人的血脉之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乐善好施的民风。话剧《生命状》一开场,王伟(30年后的王国强)就有一段介绍商丘的慷慨陈词,随着钟声想起,双手行礼拜谒孔子;当渔夫索要钱财,拒绝下水救援时,学生发出"你们还有良心吗,商丘可是孔子之乡,仁义之地!"的愤慨之音;当王国强看见因为失子而"满眼皆是伤痛"的老师,迷茫彷徨愧疚,随着钟声王伟与孔子对话,点醒了王国强成立水上义务救援队;当王国强受到外面流言、队友离散、亲情疏远的多重打击下,再次与孔子对话,从“仁义之道”中汲取继续坚持的力量。这种深烙在血脉中,根植于华夏文明的故事,凝练出了“商丘好人”精神,传承了“商丘好人”的历史文化基因。

人物塑造上细腻生动,凝结人物群像。

《生命状》的人物塑造是由水上义务救援队队员们凝结成人物群像,塑造了性格鲜明、乐于奉献的时代模范。其中队长王国强的塑造,以30年后的自己更加成熟的视角回望来展现,从心理、行动多方位多角度来刻画,从成立水上义务救援队的初衷,到遭遇各种非议的不屑,再到队友及亲情疏远的不解,最后又回到加入水上义务救援队立下生命状的热忱,通过这些对于王国强具有转折点意义的片段,细致入微、真实立体的刻画心理过程,忧烦、仿徨、丧失自信增加了人物可信度,从心底出发又回到心底去,尽管困难重重,依旧可以用最热烈的心向世界表达爱。剧中非主角塑造也很出彩,始终如一的老队员许苏豫,利欲熏心后又悔改的宋轶,威严可亲的父亲,坚强慈爱的母亲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面人物孙发财为本剧增加了喜剧色彩,夸张的动作最大化展现人物内心,一出场便让人生气又好笑。

结构设计上精致巧妙,创新表现方式。

《生命状》整体设计有一种年轻的气息扑面而来,其巧妙的设计表现在很多方面。剧中孙发财散播王国强的谣言,身边出现几个如此这般的黑衣面具小丑,如猴子般跳跃,唧唧歪歪暗语伤人;除夕夜,全家团圆包饺子,王国强却接到任务外出救援。王父和王母面对着漫天大雪,说出了对儿子的担心,说出了替儿子感到骄傲,说出了为儿子感到的委屈,这些话当时的王国强是听不到的,而王伟站在舞台一角回答了父母"他现在知道了,我知道了(对观众)"。双时空的重合对话,将不同时期的人物心理拉到同一时空,带给观众更强的内心冲击;在水上义务救援队光膀子入水救援时,运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伴随着闪电暴雨声,舞台上两条白色长布条不断抖动,象征着波涛汹涌、变幻莫测的湖面,队员们挥动着双臂飞快地向前游,起伏的浪涛犹如棒槌敲打在每一位队员身上,拼搏挣扎,他们勇敢和坚定的身影,令人悬心又推人振奋。

《生命状》是商丘首部本土话剧,虽然优点突出,但细节也有不足之处。公演现场有演员话筒意外失音,主演王国强的服装设计感受不到一个人物的成长等等,但并不影响公演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与欢呼。“好人精神”承载了一种善的传播,《生命状》是用生命守护生命,普及防溺水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新时代价值观建构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

刘夏阳,三级编剧,商丘市文化馆工作,《文化商丘》副主编。

END

剧照:李家栋

编辑:李君杰

初审:曹思航

终审:刘瑞芳

邮箱:sqwenlian@163.com

标签:

最新文章推荐

X 关闭

X 关闭

热点资讯